藏族传统民居-碉堡的建筑文化特色
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藏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人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堡,是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生活形式。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它存在于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之前。这是一座三到四层的混乱石头或土壤建筑的房子。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碉堡,所以它被称为一个碉堡,它的名字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公元1736年)。
碉堡多为石木结构,房屋外墙厚实,风格简单粗糙;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内坡仍垂直。碉堡一般分为两层,房间数量按柱用柱子计算的。底层为畜牧圈和储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住宅楼,大厅、卧室、厨房、小房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如果有第三层,它主要用于大厅和阳台。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碉堡,所以它被称为一个碉堡。
帐篷在牧区随处可见。在农区或城镇,平顶碉楼更为常见。最正宗的碉楼是用石头建造的。墙壁最厚甚至1米。大多数墙壁比下面薄,整个墙壁呈梯形。有些碉楼是土木结构,看起来和石碉楼没什么区别,但是厚度比石墙薄三分之一左右,没有石墙坚固。但和石碉楼一样,冬暖夏凉。
一般来说,碉堡大多是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为牲畜圈,二层可以作为卧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为佛像、糕点油灯等经典厅。在拉萨和其他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堡大多是由旧西藏贵族建造的。有些碉堡只修理平房。
和帐篷一样,碉楼也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主人的家庭人口和建房的经济能力。在西藏,人们以柱为单位建房,1柱相当于2米×2米面积,碉楼平面,整体形状为方形。有的人修十几柱房,有的人只修二三柱房。大面积错落有致的碉楼连在一起,非常壮观。碉楼的高度只有2.2米到2.4米。高个子进屋,虽然一般不会碰头,但要习惯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是矮个子的人也会感到有点压抑。幸运的是,碉楼的屋顶是平的,人们只需要上一层楼就能感到轻松愉快。
西藏各地都有碉楼,但风格各不相同。例如,拉萨的碉楼大多是内院走廊的形式。环顾四周,全是碉楼的窗户,就像进入迷宫一样。山南地区有许多外院,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户外活动。但所有的碉楼屋顶都是平顶,人们可以经常在屋顶上活动,如散步、娱乐等。每个家庭的屋顶,四角都比其他地方高很多,这些高角都会挂满五颜六色的祈祷旗。当家里有重大节日或重要事情时,会在屋顶上煨桑敬神。
藏族住宅在处理住宅外观方面非常成功。由于简单的方形或尺形平面,很难避免立面的单调,而优秀的木材与轻、灵活、大面积厚、宽、重的石墙形成对比,不仅给人称重的感觉,而且丰富了形状的变化。这种做法不仅关注功能问题,而且考虑到艺术效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藏族民居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相对简单,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平面。由于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面积过大会增加施工难度,因此一般建筑平面面积较小,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为方形略带曲尺,中间有一个小天井。内部细腻有意义,外部风格雄厚,高原阳光特别强烈,住宅在银色,显得特别晶莹耀眼。
藏式建筑历史悠久,矗立在山顶和山谷上。所有独特的结构、材料和空间划分都显示了大地理对它的影响。藏式传统建筑具有非常独特和美丽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给人一种简单、神奇、粗糙的美。
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五种颜色分别表达了火、云、天、土、水,以表达吉祥的愿望。西藏也用墙壁装饰来表达藏传佛教派别。例如,萨迦民居的墙壁是白色的,同样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是白色的,中空是白色的。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的直角和较宽的墙壁上,土红色和白色装饰自上而下,以标志该地区对萨迦派的信仰。
藏族建筑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髓。随着西藏社会的进步,西藏民居建筑得到了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变,民居建筑形成了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结合高原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结合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