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千尺塔的建筑故事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除地下文物外,地上历史遗迹也相当可观。古塔、书院、寺庙、桥梁、亭台楼阁等建筑体系非常丰富。
其中,古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原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塔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有许多古塔,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座名叫古塔。
例如,世界上第一座塔——开封塔,中国唯一的琉璃砖花塔——修复寺塔,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今们今天要了解的是河南省荥阳市贾峪镇南大周山上的千尺塔。
千尺塔坐落于大周山巅圣寿寺内,建于北宋,是荥阳现存最早的古塔,为圣寿寺现存时代最早、价值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称为“荥阳第一塔”。那么,千尺塔为谁而建?
据民间传说,这座塔是宋仁宗为曹皇后建造的。据说宋仁宗皇帝在大周山下的朱家峪选择了曹女作为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后想念她的家乡,仁宗命令她在家乡建一座塔,让她俯瞰汴京,以解决她的思乡之忧。
由于塔需要高1000英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建成,许多官员和工匠被杀。后来,有能力的人提出了他们的计划,用羊背砖和白色灰浆砌成,并在大周山顶建造了一座塔。从山脚到塔顶,曹皇后得到了她的愿望。因此,后人称这座塔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
但据寺内现存最早的明嘉靖26年(1547)石碑记载:定光……虽然身体已经逝去,但骨骼仍然存在,这座塔之所以立也。宋代尝开拓。我在朝代成化之前特别准备。……”很明显,千尺塔是为纪念定光(五代至北宋初期的着名僧人)和尚所建。此塔与曹皇后并无关系。
千尺塔的建筑特色
这座塔朝南,是一座九级六角形楼阁式砖塔。1989年维修期间,第八级以上无存放。1989年维修期间,高度为12.981米,维修后高度为15米。
塔体采用长0.315米、宽0.15米、厚0.055米的青砖,采用白灰、黄土混合浆作为粘合剂砌筑而成。底部塔体直径5米,一般采用青砖砌成。每层在南面开一扇拱门,第一层高2米,宽1.13米,每层以上逐渐缩小。
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还建有象征性的平座。在1-7级塔体南部中部,有两个六角形塔心室,上下分隔。
千尺塔原砖铺散水已不存在,散水下为素土夯层,即整个千尺塔实际上位于地表上,塔基高0.57米。
一级塔身高2.357米,底边长2.715—2.75米不等。南开一个通往塔内塔心室的门洞。门洞宽0.825米,深1.26米,外高约1.575米,内高约1.746米。
普柏方形建在室内六壁距地表1.46米的地方。二级塔高0.875米,边长2.525-2.655米不等。叠涩通高0.72米,叠宽0.232米。
一扇门建在南塔的中间,通向塔的上塔的中心室。房间呈六棱柱状,高5.72米,贯穿第二至第五塔。第三至第七塔的形状基本相同,各级塔逐渐向塔的中心收集,五级塔的南部建造了一扇假门。门的上部被雕刻成莲花花花瓣的形状。第八层塔高0.12米,边长0.89—0.95米不等。南部没有门饰。
专家认为,该塔采用了不同的砌筑方法,如塔体砌筑、叠涩檐砌筑、反叠涩排水处理结构和翼角翘曲。砖结构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
特别是排水处理结构和翼角翘曲的做法是采用类似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屋顶曲线的方法,在侧面形成美丽的弧线。
重要的是,塔檐的流水在排放过程中会产生向外冲击,使水流更远,对减少水害,提高塔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塔檐的技术处理和艺术造型达到了和谐统一,堪称匠心独运。
千尺塔经过近的地震和20多次的地震,千尺塔仍然基本完好无损有顶部和南部门之间的损坏,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砖建筑技术的卓越水平,对展示和研究中国古代砖建筑技术的卓越水平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