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建筑技术知识山建筑
硬山建筑是很普遍的常见传统建筑形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左右两端不挑出山墙之外的建筑叫硬山建筑。不论宫廷、寺庙、府衙、庭院、园林院落等都有硬山建筑。
硬山建筑的基本形式
硬山建筑是小型建筑中最常见的建筑。《工程实践例》规定了七檩、六檩、五檩几种小型硬山建筑的例子,这也是硬山建筑的常见形式。
七檩前后走廊建筑是小居民中最大、最突出的建筑,常用作主房,有时用作大厅。
六檩前走廊式建筑可用作带走廊的厢房和配房,也可用作前后走廊无走廊的正房或后盖房。
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盖房、倒座房等。
五檩无廊硬山 六檩前出廊硬 七檩前后廊硬山
硬山建筑构件名称
1.台明;2.柱顶石;3.阶条;4.垂带;5.踩踏;6.屋檐;7.金柱;8.屋檐;9.屋檐垫;
10.檐檩;11.金方;12.金垫;13.金檩;14.脊;15.脊垫;16.脊檩;17.穿插;
18.抱头梁;19.随梁梁;20.5梁;21.3梁;22.脊柱;23.脊角背;24.金瓜柱;
25.屋檐;26.脑椽;27.花架;28.飞椽;29.小连檐;30.大连檐;31.望板;
硬山建筑的正立面和侧立面
▲大式筒瓦正脊铃铛排山硬山房(左:正立面;右:侧立面)
▲大式筒瓦正脊铃铛排山硬山房(左:正立面;右:侧立面)
▲小筒瓦过垄脊披水硬山房(左:正立面;右:侧立面)
▲小型合瓦皮条脊硬山房(左:正立面;右:侧立面)
硬山建筑剖面图
大小做法
(一)宽度、深度、步架、举架、檐出
1.大式做法
①斗拱设置一般采用一斗三升或二升交麻叶,最多采用三踩,斗口口一般采用一寸半至二寸(48~64mm),根据建筑体积和功能等级标准确定,清晰的内檐隔断一般不作为斗式支架,明代建筑内檐隔断一般设置荷叶墩代替木斗支架。大型木框架的尺寸和构件的尺寸均按口标准测量。
②通面宽度以明间为主,明间宽度一般采用七个斗拱存档,至少五个存档要求空档坐中,次间可与明间相同,也可减少ー一个存档或一个存档,尖间和尽间存档的数量可以和明间或次间相同,也可以依次适当调整减少。一般来说,尽间存档至少不少于三个,因为硬山建筑的开间尺寸和数量是根据占地面积确定的,每个表面宽度在确定的表面宽度后调整单个表面宽度。因此,有必要根据明间表面宽度找到开口份额。有时如果斗拱的存档不能满足11斗口,则必须适当调整存档。调整后的存档不得小于10.5斗口或12斗口。
③深度以一个房间为基础,也可以连接两个房间。前后可设置走廊或抱厦。如果走廊步架22斗口小于4尺,则应调整至4尺(1280mm),走廊根据尺寸选择单步梁或双步梁,中心根据屋脊的形式分配步架。每个步架的调整分布不得大于22个斗口。元宝脊11斗口,硬脊选择五梁或七梁,元宝脊选用六架梁或四架梁(上图硬山建筑剖面)。
④檐步五举拿头,脊步最高九五举加一平水(图2-5)。
使用摔倒(náng)以前后檐正心桁架水平中至中尺寸13定脊高,从上到下从上到下递减1/10、120、1/40…每步举高(图2-6)直到走廊或檐步找到。
⑤上檐出21斗口,三踩以下斗架,无拖架时,上檐出尺寸可根据采光需要按柱高13调整。
2.小式做法
①不使用斗式支架,根据小柱径法计算大木架尺寸权衡。如果结构美观,可根据材料强度适当调整构件尺寸。
②后次间、尖间、尽间宽比明间可适当减小明间宽度依次适当减少调整减少。
③走廊前后可设置走廊间,走廊五柱径最小尺寸不小于4尺(1280mm),根据廊间大小可采用抱头梁或双步梁,根据屋脊的形式,进深从金步架开每步架4柱径(特出情况酌情而定),元宝脊步2柱径。硬脊选择使用五架梁,元宝脊选择使用四架梁或六架梁(图9-3)。
④檐步五举拿头,脊步最高七五举。或者用民居摔倒(náng)二五举形式(图2-5,图2-7)。
⑤上檐出取柱高度为3/10,老檐出取柱高度为2.5/10。
(二)柱高、柱径
1.大式做法
①檐柱高不应小于60斗口,柱高应依据设置的斗栱踩数调整。金柱、山柱按照举架及增加斗棋后实际计算出的尺寸定高。
柱径6斗口,金柱直径1/1~110,不小于6.6斗ロ,在保证木材材料符合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内金柱和山柱的长度比,一般不小于1/13。
2.大式小做法,小式大做法,小做法
①檐柱为8/10~9,明间宽.5/10不得短于7尺5寸(2400)mm)。根据举架增长的实际计算金柱和山柱的尺寸。
②檐柱直径为柱高的1/1,金柱和山柱按长度比的1/1定径。在保证结构要求满足的情况下,柱径不得小于柱高的1/13。
硬山建筑的步架和架子
在清代古建筑木结构中,相邻两檩条中的垂直距离(抬高)除以相应步架长度获得的系数外,称为举架。
在清代古建筑的木结构中,相邻檩条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步架分为檐步、金步、脊步等。在同一栋建筑中,除走廊的尺寸发生变化外,其余步骤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