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活千年古城
说到徽州,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它们层层叠叠,适合青山绿水。徽州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摇篮。位于黄山市涉县的徽州古城,又称涉县古城,古称新安县。徽州古城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县、州、府治所在地,因此县治与府治同在一个城市,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街、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南谯楼、太白楼等七处。
徽园
徽园是安徽省黄山市涉县在原徽州府衙一带修建的仿古旅游区。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为一体的徽州三绝徽园2000年对外开放。被誉为徽州文化大观园,建于1999年3月25日,建于2000年11月16日,位于古城市中心,南连中和街,北接徽州路,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楼有:仁和楼、德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一楼、得意楼、春风楼、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墙,还有100多栋住宅楼。
许国石坊
徐国石坊,又称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涉县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徐国石坊是徐氏衣锦返乡时在家乡涉县立的。徐国石坊不是普通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唯一的牌坊是封建社会为纪念功勋、科第、德政、忠孝而建立的建筑。它是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最佳载体,也是徽州石拱门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东方凯旋门。
渔梁街
渔梁街是一条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街道。在唐朝乾元两年(759年)形成了一个市场。它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是当时徽商出去做生意的唯一途径,也是政府官员出去的唯一途径。它被称为徽商之源。
渔梁是徽商繁荣数百年的重要水路码头。它保留了古街道、水港和码头的原始风格。这是徽商经商往返的唯一途径,也是政府官员外出的唯一途径。它被称为徽商之源。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用清澈的卵石有序铺成,宛如鱼鳞,又称渔鳞街,因为古街像鲤鱼。渔鳞街蜿蜒1公里,两边有很多商店。古祠堂、古民居、古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被称为江南第一水街。
南谯楼
南桥楼建于隋末,是涉州(今徽州)人王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南桥楼是古代夜晚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更多的鼓声从桥楼传到四面八方。南桥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门阙宽4.5米,约有13根木柱。每柱1米以上,每柱10度左右斜靠墙支撑梁。199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基本保持清代木结构风格,宋代门阙风格。
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城西练江边。据说这是一家酒馆。唐代诗仙李白来访隐士徐宣平。他曾在这里喝酒。为了纪念李白,后人把酒馆改名为太白楼。
太白楼建于唐初隋末,房屋是明清重建的。楼为二层二进建筑,面积两百余平方米。前进平面呈凸形,中间突出,两翼收入,脊线略低,两端封以马形墙,休息山顶,高淳重檐,翘角高,鳌鱼腾尾。楼檐下悬"太白楼"三字匾额。楼下前三开间,原大门朝东迎太平桥,后修时封闭,沿江古道从左右门穿过。内墙嵌有历代太白楼重建记事碑数方。墙上方的牌匾"长天一勺",意思是天地虽广,勺水虽微,但运动变化的原通的。同时也说明李白怀才不遇,就像天外之一勺。堂上有李白画像,为上海涉人画家汪观清画。两侧楹联"四壁云山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后楼为五开间,中间为明堂,左右为一厢房。楼梯设置在天井两侧的走廊上。后楼顶部中间高,左右略低,脊线参差错落。太白楼已成为李白纪念馆,陈列着李白生平的书籍和各种古字画、古砚、古墨、古历、古屏风等数千件文物。
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城市中和街,新建部分与老馆相连,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仿徽派建筑。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遗联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1984年,崇一学校旧址改建,由参观厅、放像厅、书画厅、五个展厅组成。1991年扩建,1996年,陶行知纪念馆被国家教委等6个部委命名为100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宣布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扩建。纪念馆设有东西两侧的大门,东西两侧的大门名称由胡耀邦和胡厥写。纪念馆大门用青灰色水磨砖砌成。门厅中间设有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展示陶行知生活介绍及相关文献、实物。
徽州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为国家五大古城A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