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般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京最著名的土楼。在中国汉族传统建筑中,客家土楼有8000多座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的土楼。规模大,造型美观,科学实用,特色鲜明。中国客家住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客家土楼丰富多彩,形式各异。从外观和造型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五凤楼、方楼和圆楼。此外,福建土楼还有许多变异形式,如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这些奇特而丰富多彩的土楼造型,再加上土楼创造的奇迹,反映了土楼周围的高峰夯土技术、传说典故和民俗风情,构成了土楼文化的精彩画卷。
土楼外墙用土的配方繁复、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
按比例配合的土壤称为三合土,但这不是最终的建筑土壤。还必须加入好的红糖、散发起泡的蛋清和没有米粒的糯米汤。夯土墙时,还要在泥中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大块山石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坚如磐石。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聪明的客家人用这种看起来几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造了神秘而巨大的土楼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客家土楼建筑,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土楼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合了安全防卫、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崇文重教意识。土楼施工工艺精湛,规划结构精湛,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傍水,使居住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土楼结构多样,内部空间丰富有序,装饰工艺精湛。土楼的建筑技术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生动表现。它继承了中原古代的土壤建筑技术,保留了大量优良的建筑传统,成为古代建筑技术研究的活化石。
据记载,明朝成化14年(1478年),永定正式建县。县里的客家人人文兴起,甲第巍科为君冠。明末以来,永定客家人积极从事烟草生产贸易,财源滚滚。这些文化经济突出成就成为永定客家土楼繁荣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在现代化和商品经济浪潮的影响下,永定地区居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土楼不再建设。永定原客家土楼年久失修,建筑技能传承危机。政府迫切需要关注和支持,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