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婺派建筑吗?和徽派建筑有什么区别?
我想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吴派建筑?中国吴派建筑理论创始人洪铁城教授致力于吴派建筑的研究,走遍了吴州的村庄,记录了金华各地的典型建筑。1996年,他正式提出了吴派建筑的学术概念。
从历史起源、典型代表、文化意义和当前传承等方面来看,吴派建筑文化、建筑流派和建筑风格的客观存在是基于事实。
徽派建筑开始闻名于世,但婺派建筑却知之甚少。婺派建筑是指东阳、义乌、浦江、磐安、永康、武义、兰溪、婺城、金东等地的大宅,不包括三五栋普通民居。
义乌黄山村八面厅
南宋时期,金华是一座大都市。由于宋朝的南渡,许多皇室亲戚和名门望族被朝廷赐居金华;金华离首都临安(杭州)不远,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川优美,物产丰富。
当时,金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非常发达,思想观念也非常前卫。由于金华是宋代理学中心,是吕祖谦、陈梁、唐中友等大理学家和教育家的故乡,李泽学院是讲座、聚会和培养学徒的大本营;金华是中国四大造船基地之一;金华是中国四大雕刻印刷中心之一。
金华作为宋代大都市,水陆交通条件优越。东阳江、武义江、婺江交汇金华市中心,可直达兰江、衢江、富春江、钱塘江,直达首都汴京。这是古代一个伟大的快速交通系统。
吴派建筑不仅不同于徽派建筑,而且与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相比也是独一无二的。与徽派建筑相比,婺派建筑具有建筑外观、庭院大小、大厅大小、户型大小、装饰风格等五大特点。
东阳卢宅肃雍堂
1.建筑外形
外观粗糙,婺州和徽州的粉墙和黑瓦非常相似——它们都是用白石灰粉刷的外墙和用小青瓦覆盖的斜坡屋顶。但事实上,外观非常不同。金华地区的古民居(包括祠堂),其山墙一般做成五步落下、高于屋顶的墙,像马头一样高,像野心一样飞跃,俗称五花马头墙,具有防火和造型功能。
徽州古民居(包括祠堂)的山墙多见前后不对称的台阶处理。根据建筑深度的不同,顶部和顶部的水平较长,或前部和底部的水平较长,就像一个展开的屏幕松散,因此通常被称为屏幕墙。
2.院落规模
明清时期金华地区留下的民居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建筑,其中内院面积约120平方米,方正宽敞明亮,俗称门堂、明堂。风水又称天气,是整个住宅采光、通风、取暖、凉爽的地方。庭院仍然是消防作业区——火灾发生时,在这里放置水龙,可供数十人参加救援,科学合理,可向三个方向喷水灭火。
徽州民居也有庭院,俗称明堂,面积10多平方米。这是整个房子采光通风的洞。雨水(财水)在这里流出,所以有四水归堂的说法。但是小天井面积太小,取暖晒太阳不好,火灾救援太局促。
徽派建筑天井
3.基本单元
吴派建筑明清时期最标准、最时尚、最流行的平面形式,由13栋房屋组成——庭院三间,庭院两侧厢房三间,然后加上房间、厢房交接形成两栋房屋通常称为洞,单独庭院,民间俗称十三头,理论上称为基本单元,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两层总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既有祭祀、接待、宴会的大厅,也有爷爷奶奶、父母、小儿子的卧室,还有厨房、厕所、猪舍、堆放农具的四个洞头屋。这样使用功能齐全,合得拢,分得开,祖孙三代同灶而居。民间称之为大户人家。
徽派民居的基本单元,小规模的只有三个房间,比如明代方观田屋的潜口,其中明朝前半部分的大厅,左右两个房间的卧室,左厢廊的楼梯,右厢廊的对称设置,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两层建筑面积不到吴派建筑的四分之一。婺源(原徽州一府六县一县)延村金桂熊一府六县一县),上房三加两弄(又称民间五房),拥有约160多平方米的厢房,两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仅为婺派建筑基本单元十三头的三分之一。
4.厅堂做法
两个宅院一般都有大厅,供议事、祭祀、庆典、会客使用,不同的地方体现在空间规模和形式上。
吴派建筑的十三个头是将两层和三层统一为大敞口厅的人,将两层和三层统一为楼下大厅的人。三层宽10多米,深89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非常宽敞明亮,气势恢宏,俗称大厅。
徽派建筑(祠堂除外)民居中,没有三间两层统一的大敞口厅做法,也没有三间统一的大敞口厅做法。徽州民居的敞口堂屋位于明间前半部,面积约20平方米。如果要举办大型祭祀等活动,富裕家庭将三栋房子的二楼合并为大空间,俗称楼上厅,在木地板上铺粘土方砖作为防火层,这在吴派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
徽州民居厅堂
5.内外装饰
婺派建筑木雕清水成活,徽派建筑木雕多涂漆。徽州民居砖雕多是门罩式的,规模较小;婺派民居砖雕门面是牌楼式的,气势恢弘;婺派民居砖雕是泥坯雕,徽州民居用烧好经过加水打磨的砖坯——俗称“青金石”来描样雕刻,为熟胚雕。婺派建筑精美的木雕轩顶,以及壁画、堆塑、大型堂灯等装饰,在徽派建筑中找不到比例。
吴派建筑是包括吴文化区在内的浙江金华县市百年智慧的结晶。它是当地人代代相传的文化成就,是一个值得继承和坚持的精神家园。
你觉得婺派建筑怎么样?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