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距南昌约120公里。它是中国第一所完整的学院。被誉为中国四大学院之一,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以其成立早、名师多、造士多、影响大、文物丰富而闻名于国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款进行三次大修,再次繁荣起来。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江西庐山管理局成立了白鹿洞学院管理委员会,是科级机构。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书院是其主要景点之一。2019年,该院参观购票人数为8.53万人,门票收入为250.17万元。目前,白鹿洞学院已成为江西省集文物管理、文化交流、学术研究、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窗口。
创办早
白鹿洞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唐代青年学者李渤(772~831)。唐贞元年间(785~804),李渤隐居在这里读书,养一只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此外,四山环合,一水中通,深幽寂静,俯视如洞,故名白鹿洞。在韩愈的鼓励下,李渤放弃了隐士生活,出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为了纪念他年轻时在这里读书,李渤在这里广泛种植花木,建亭、平台、楼阁。之后,它成了四方文人墨客读书赋诗、聚会往返的地方。到目前为止,白鹿洞书院还有先贤祠和石雕白鹿来纪念李渤等人。
学院里现存的石雕白鹿
南唐升元四年(940),开国皇帝李志高在这里建学置田,被称为庐山汉学(又称白鹿汉学),命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为洞主,使之成为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同名的官办高等学府。比英国剑桥大学(1209年创)早269年。
名师多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所由政府在京城外设立的汉学,其师资力量雄厚不难想象。
朱重建书院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作为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了学院,亲自讲课,确定了学院的办学规章制度和宗旨;朱还聘请著名哲学家陆九渊(陆象山)到白鹿洞学院讲课。
朱子铜像在书院
李燔任堂长
宋宁宗嘉定11年(1218)4月至5月,黄干、胡泳等10多名年轻人来到庐山建流芳桥,邀请南宋大教育家李烧(1163~1232)来这里讲《乾坤》。
李梦阳题写横额
明代中期作家李梦阳(1472~1530)任江西司提副使期间,不仅关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还为学院的大门题写了白鹿洞学院的横额,并写了《白鹿洞从头到尾》、《白鹿洞》、《白鹿洞告别众生》等诗。
造士众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宋代,由于朱的艰苦管理和历代皇帝的高度赞扬,白鹿洞学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学院教育的标准。学院多,规模大,自然培养人才多。据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江西进士》记载,由于白鹿洞学院等学院教育繁荣,宋代江西有5534名进士,占中国进士总数19259人的28.73%,居全国第一。
元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很大的发展和维修,明初《永乐大典》总编解缙说:白鹿洞在元尤特。
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绅在明正统三年(1438)重建书院,为明清以后的书院规模和基础奠定了基础。十年(1497)前后,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时期,有360栋房屋、24座亭亭、5座桥梁、2座牌坊、527名学徒和3000多亩学田。100多年后,主持白鹿洞书院、重修《白鹿洞书院志》的李英生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描述了他的盛况:一时间,他成名于世,指的是不屈不挠。”
清嘉庆道光间刻汇印本《石园偶录(二卷)》作者余成教描述了其盛况:名公巨卿,鸿才俊彦,多出其中,说明他在清朝也培养了很多人才。
据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江西学院》记载,从南唐到晚清,白鹿洞学院培养了3名冠军,约200名进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先后走出了南唐状元诗人吴乔、宋末宰相、民族英雄江万里、宋末名将、军事战略家余杰、明末名科学家宋应星、清代嘉庆状元、军机大臣戴衢亨等名人。
历代中国状元柱
影响大
几千年来,白鹿洞学院的历任负责人不断奋斗,使学院经历了沧桑和坎坷,但屡屡被摧毁(据志书记载,学院两次被摧毁在兵火中),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繁荣学术、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它的巨大影响反映在不同的时期。
南唐时期,中主李静亲自到此视察,后主李玉增拨学田养士。
宋朝时,许多皇帝关心和支持他们,朱子努力工作。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从江州知州周述请求,下诏发国子监印本《九经》于洞,并将院额悬挂。咸平五年(1002),宋真宗命有司修缮书院,诏塑孔子和十哲如大成殿。南宋孝宗授予白鹿洞学院牌匾。宋理宗不仅亲自视察了学院,还亲自书写了朱的《白鹿洞学院揭示》(即《白鹿洞学院学规》),并颁布了世界。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朱熹明确了教育的目的,阐明了教育教学的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尽管这些思想早在儒家《论语》、《孟子》、《礼记》等典籍中就出现了。然而,这些儒家思想,以规则的形式,形成相对完整的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代规范和标准,使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不仅对官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传播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享有海外声誉。
朱亲自订阅了《白鹿洞书院学规》节录
特别值得一读的是,陆九渊来洞讲解《义利之辩》。朱听了,学生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因此,他也开启了良好的讲座传道和学术竞争氛围,实现了陆九渊演讲大师的历史地位。后来,朱还要求陆九渊把讲稿写成《白鹿洞书堂讲义》,并亲自写了一篇题词。他命令人们把这个讲义刻在石碑上,作为学生的必读之物。现在很多人还是喜欢在这篇碑文前仔细阅读。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南康路总管陈炎酉等倡修学院;十几年后,县守崔翼之置田给书院。明清时期,书院走向辉煌。
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绅重建学院,为明清以后学院的规模和基础奠定了基础,占地3000亩。
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向白鹿洞书院颁发了学达性天匾额、《十三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大全》等儒家经典。乾隆皇帝命令各地书院酌情模仿朱的白鹿洞规章制度,以检查身心,并在洞中赠送御诗、每篇文章和朱思心传牌匾。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弘扬,士绅的慷慨解囊和资助,白鹿洞书院盛开了一段时间。曾任江西按察使的清代作家、金石学家王昌说,他是世界书院之首。
2019年12月12日,由九江市政府主办的汉学传承、千年白鹿系列汉学活动在白鹿洞学院开幕。本次活动汇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白鹿洞学院近年来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
文物丰
紫阳学接千年统,白鹿名高。
白鹿洞书院自宋元以来有50多块悬崖石刻,明清以来有150多块碑刻。先贤编写的《白鹿洞书院志》有8个版本,保留了50多对名人牌匾和对联,留下了1000多首诗,包括182位名人,130多件文物(其中7件国家一级文物),400多件现代名人书画,3000多本各类书籍,这些都是白鹿洞书院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第一手档案。
明代王阳明《大学古本序》碑
白鹿青崖间,必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破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不开心。
诗仙李白吟唱的白鹿,让我们从诗中感受到白鹿的光环。幸运的是,为了提高游客参观学院的兴趣,白鹿洞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也资助了14只白鹿的繁殖。我认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著名的清朝,读完李白的诗后,我们都必须渴望来这里欣赏千年学院的优雅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