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古建筑:千年古刹,三教合一,孤而不群!
大孤山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位于黄海之滨,风景秀丽,,文化丰富。它是辽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唐代有100多座寺庙建筑,是东北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千年古刹集佛、道、儒于一体,供奉着孔子、释迎牟尼、玉皇大帝、藏王、药仙等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几千年来,它的宗教影响力在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区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整栋建筑占地5000平方米,依山而建,层层递升,错落有致。古建筑群分为上庙、下庙。上庙由药王殿、玉皇殿、真武庙、圣水宫、龙王殿、佛爷殿、三霄娘娘殿、一层楼、观海亭、佛塔组成。下庙由吕祖亭、天后宫、关帝殿、财神殿、文昌宫、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古戏楼组成。一条中轴线贯穿圣水宫、天后宫和古戏楼,使上下互映衬,相互融合。
建筑技艺精湛,垂脊飞舞,斗拱雀替代,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民族建筑风格。每个部分都由小寺庙组成,每个小寺庙都是一个四合院,有一个正殿和配殿,共120多个。这种布局是北方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布局。
据清碑和旧县志记载,建于唐代,辽代建有佛庙,由于兵灾破坏和风化侵蚀,至明末殿宇荒废,只有基垣。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崂山金山派道人倪理休,云游此地,见古刹遗址,发愿重建庙宇。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娘娘殿(即三霄娘娘殿)工程时,地下挖出了辽代十六尊铁铸罗汉,因此又增建了罗汉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天后宫(即海神娘娘殿)因光绪六年(1880年)发生火灾,在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了所有正殿和两厢。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大雄宝殿,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地藏庵,民国后期改名为地藏寺。四年来,道光先后修建了戏楼、财神殿、龙王殿、玉皇殿、钟楼、文昌阁、吕祖亭。经过清代的重建、增建和维修,现在的规模逐渐形成。
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孤山建筑群的保护和管理。1962年,建筑群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大孤山古建筑文物管理办公室,重点保护和维护古建筑群。除了少数建于唐朝和清朝乾隆年间,其余都建于清朝中后期。
建筑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大们大多是硬山七菱小型和六架小型木结构建筑,包括重檐歇山屋顶、单檐歇山屋顶、单檐方形和六角形尖屋顶的小型建筑、卷棚硬山大型和单檐歇山大型木结构建筑。特别是戏楼建筑采用了前脸歇山与后身硬山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吸收了中国湖南地方戏台的建筑形式。平板和额头上下的雀替和各种形式的雕刻墩都是透雕人物,游龙、飞凤、禽鸟、动物、花卉等雕刻,颇具匠心。每扇门都是各种格子门。
庭院有正殿和配殿对称,形成三进五入庭院。每个庭院都有悬山门楼、三滴水牌楼、月亮门、垂花门和圆门,具有南方苏杭式的建筑风格。每栋建筑都位于不同高度的石台基础上,有石台阶。
屋顶瓷砖多为瓷砖屋顶,也有圆柱形、板瓷砖屋顶、莲花、动物表面三角形等钩滴水。正脊为透明雕刻图案脊,有小石垒花、陶瓷龙凤凰、堆叠小瓦脊,寺庙多为清水脊。脊顶有大象、宝瓶、宝葫芦葫芦、仙女等,两端装饰龙吻,脊和脊有不同形状、生动的垂兽和跑兽,与建筑协调,庄严美观。
建筑上的砖雕风格独特,随处可见。砖雕常放置在牌楼、门楼、门头、照墙、山墙、格斗风格、龙头、走廊心墙等,内容丰富多彩。有日常生活、人物故事、仙女鸟兽、山水花卉、几何图案、吉祥文字等。一般采用浮雕,形神兼备,雕刻精致,相当巧妙。
古代戏楼、观音阁、无角草龙三大奇观
古戏楼,建于清道光六年,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大孤山古建筑群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孤山镇繁荣的见证。古戏楼最巧妙的是它的屋顶。歇山式和硬山式屋顶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极为罕见,成为大孤山古建筑三大奇观之首。元旦、正月十五、端午节、中秋节,每年四月十八庙会都会成为旅游交易场所,继续表达过去的繁荣。
观音阁,坐在南北,当地人变成了倒寺。相传观音菩萨的圣像曾经北背南,从海上飞来,消除了当地的瘟疫,让人心向善,于是观音阁就建成了。观音阁的古联也很有意义。上联是问士为什么倒坐,下联是叹世人不肯回头。上下联充满了兴趣和智慧。
无角草龙,关帝殿三檐门楼中间的两条无角草龙,早成为关帝殿的一大奇观,以及古戏楼的屋顶和倒置的观音亭,构成了大孤山古建筑的三大奇观。
农历四月十八日是大孤山镇一年一度的庙会。据《孤山镇志》记载,早在宋代就有庙会。庙会集会地址在下庙戏楼广场。鼎盛时期是清朝乾隆时期。当时海神娘庙重建时,海神娘庙会和药王庙会兴起。每年4月18日,民间娘娘庙会在后宫举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神娘庙会越来越繁荣,尤其是道光年间戏楼建成后,庙会的盛况前所未有,庙会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烧香拜佛、祈福还愿等,与文艺节目、戏曲、杂耍、旱船表演、商品交易、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中断相结合。
大孤山古建筑以其精致神奇而闻名于世,吸引了许多善良的男女和方家名人前来许愿。千年古刹,大孤山古建筑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