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在现代美学旅游中的应用
广化寺的古建筑美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中不重视古建筑美学的旅游价值。文章在介绍广化寺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进而介绍古建筑美学在在现代旅游中的渗透并提出古建筑美学在现代旅游中的传承与开发的途径。
一、广化寺的概况
(一)基本概况
广化寺坐落在莆田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之麓,是我国影响较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是福建佛教大丛林之一,是福建“十佳”风景区。它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隋朝开皇九年,改名“金仙寺”。唐朝,睿宗赐寺名灵岩寺,被称为闽东一大丛林。宋朝时,凤凰山佛教寺庙盛极一时,赐额广化寺。元朝,广化寺毁于战火,直到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才得以重建。清朝康熙年间,镇守福建兴泉等处总兵王万祥组织进行维修,并将法海寺、小南山庵并入今广化寺,使寺庙规模扩大。光绪十六年,善和法师住持广化寺,立志重建古刹,最终形成今天寺庙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由僧人自主管理。1980年2月,省政府批准广化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成立了“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对古刹按旧观进行修复。1984年12月,广化寺的古建筑主体修复工程宣告竣工,同年举行开光法会[1]。
(二)旅游现状
在旅游客源地构成中,市外的省内游客约占30%左右,以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游客为主。其中散客占全市旅游者的80%以上。广化寺的建筑历史文物资源在目前的旅游开发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广化寺多文物,寺东侧有建于宋乾道元年的释迦文佛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为宋治平二年造,是研究梵文汉译与莆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此外还有贝叶经等。福建佛学院在国内外佛教界中有广泛的影响和声誉,但开发程度还有限。
二、广化寺在建筑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缺乏合理规划
广化寺周围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山门两边现代感十足的别墅群与广化寺原本清幽的环境形成反差。由于政府在开发时没有保护好广化寺周边的环境,加上缺乏资金,导致现在的广化寺的景观不能完整的保存,整体建筑布局和格调遭受破坏,也破坏了建筑美学旅游资源。
(二)景观遭受破坏
广化寺的古建筑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南山松柏由于早期没有进行保护,被很多居民砍伐,寺内的植被上经常有游客刻画破坏。再加上有些因为树龄的增大而枯死,所以景观遭到破坏。游客在游览时缺乏引导,许多在寺内的柱子,墙壁上有很多有可的乱刻乱画,如释迦文佛塔上的浮雕也存在游客破坏现象。
(三)旅游贡献不明显
建筑美学文化旅游缺乏吸引力,形式单一,档次较低,建筑产品的文化深度不足,旅游产品老化。广化寺的古寺庙建筑,尤其在建设规模、格局格调、造型艺术、雕刻上都反映了寺庙建筑发展史。广化寺文化游览的项目开发程度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仍处在走马观花的旅游模式。导游的内容也显得单薄,缺乏深度,还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介绍很少,没有发挥建筑美学文化的效应。
(四)其他原因
广化寺旅游资源传播力度不够,总体形象不够明确、生动,缺乏出游的煽动性,未能突出其能激发大众来莆田广化寺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另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极度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缺乏开发市场、发现市场的意识,古建筑景区建设、文物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欠缺,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三、广化寺建筑美学在现代旅游中的渗透
(一)依势布局,营造美感
广化寺的建筑格局就是按照佛教的教义建造的,完全满足了神佛教义对庄严肃穆的需要。因地制宜,依照南山的地形布局来建造广化寺。广化寺的特点是中轴线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沿山势高低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祖堂为中轴线,两侧翼建有宽敞的廊屋,把整个建筑群连成一体[2]。广化寺可结合寺庙布局特色,向游客介绍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览。
(二)外观造型,形象生动
释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以前,塔为石构的防木楼阁式建筑,平民呈八角形,结构玲珑精致。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狮子滚珠和牡丹的图案,转角处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的第一层的东西两面开门,其余各面设有佛龛,门龛的两旁浮雕有罗汉人物像,各具形态,造型生动。回廊的浮雕海水卷云纹样。第二至第五层,四面开门,四面设佛龛,龛旁浮雕观音菩萨,各层的塔檐长而薄,倚柱瓜楞形。檐下各出两层叠涩,浮雕有凤凰、双头羽人、飞仙、奇花异草等纹样[3],为建筑文化的考察旅游者提供适宜的游览地。
(三)寺庙建筑与文化传播,合二为一
广化寺内文物众多,除释迦文佛塔外还有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为宋治平二年(1065)打造,呈五层八角形,一座无铭文,另一座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以及捐资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还有福建佛学院的佛文化依托,在旅游开发时可抓住这些建筑文物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来传播广化寺的建筑美学的内涵,吸引游客[4]。
四、建筑美学在现代旅游中的传承与开发
(一)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旅游品牌
广化寺应打造建筑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实行新的开发模式,建立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采取先开发后保护的模式。建筑旅游景点的开发不是单个企业可以独自开发的,需要企业和政府的相互配合。在开发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横向创收,包括自身的创收和社会的募集。政府合理规划,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使广化寺的规划开发根据合理性。
(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古建筑旅游资源
广化寺的古建筑保护应采取“修旧如故,以存奇真”的原则,恢复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原生性[3]。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建筑文化资源,使广化寺充满神奇与魅力,让旅游事业得到发展。应当采取积极保护的态度,科学地规划,合理利用广化寺古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筑美学旅游事业。
(三)加强管理,提高建筑旅游的三大效益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行项目投入产业分析,经营成本核算,通过科学管理,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要依法管理。二是广化寺的管理部门应尽职尽责、建立档案、设立标志、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加强保养维修维护,使建筑古迹延年益寿。三是加强经营管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科学管理,认识广化寺建筑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掘建筑文化旅游自身潜力,提高造血功能。
(四)加强品牌传播和人才的培养
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培训、培养、招聘、引进等多种措施解决人才问题,建立一支高效的建筑旅游开发队伍,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员,使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在品牌传播上注重与各种传播媒体配合,开设旅游专题栏目,传播自身的文化。利用各种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招商会、交易会的机会,开展积极外联工作,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协作。举办各种佛事节庆活动,持续形成轰动效应,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