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丽江木府的历史起源
木府是丽江古城的大观园。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穿过清泉潺潺的流水桥,一座木牌坊突然站在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走进朱红色木屋的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矗立在一片开阔的地面上。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气势恢宏,让人感觉置身于宫殿。如果我们在丽江古城看到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那么在木府,我们将阅读西南地区曾经辉煌的土司家族的兴衰历史。
丽江木府位于古城西南角。明朝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气象。徐霞客曾叹木府说:宫殿的美丽计划成为国王。。不幸的是,大部分建筑被清末的火灾摧毁,幸存的石拱门也被文化大革命摧毁。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看到了宝藏,借了巨额资金帮助重建木屋。丽江俊杰精心设计和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木屋像凤凰涅盘一样再现在世界上。
丽江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座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木牌坊上的大书天雨流芳是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崇尚知识的灵心惠性;古牌坊全石,结构三层,是国内优秀的石材建筑;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2000年文化遗产于一体,千卷东巴经,百卷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人书画于一体,学院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事之殿;光碧楼是后花园门楼,历史上被称为云南西部;玉音楼是接受圣旨的地方;三清殿是木氏土司倡导道家精神的产物,在狮山古柏的深处,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的地方宗教活动场所。丽江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人广泛采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丽江是纳西族聚集的地方。明朝是纳西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受明朝信任和依赖的木氏土司相对开明,不闭关,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人,从大陆引进文化、医学、教育、建筑、采矿、工艺生产等人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滇西地区形成了多民族的部落社会,各自划地为王,自成一体,而又互相争夺,图谋扩张。丽江的纳西族在北有吐蕃南有南诏的夹缝中顺势迂回,得以生存发展。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于洪武15年(公元1352年)攻入昆明、大理,丽江纳西族土司阿得率先归属,寻求更大的靠山。朱元璋为感其诚,授予世袭土官知府,下辖四州一县,并赠送一条刻有真诚报国字样的金花带;他还去掉了自己的姓,给了他一个木姓,名叫木德。从此,阿德就是木德,纳西族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可以改成汉姓。
为了保持其高贵的统治地位,木氏土司在社会各阶层实行官姓木、民姓和制度,而木氏土司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后。木府俗称丽江木氏土司衙门。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100多亩,建筑近100栋,是800年大研古城的核心。整个木屋遮住了狮子山的怀抱,位于整个古城的头部。西河东南西三面环流。古城的街道和住宅建在河边,建在河边。自然形成了与官邸和住宅相连的渠道。住宅周围的木屋扇形图案给人一种强烈的官民和平氛围。史称木氏土地广阔,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并以知诗书好礼守义为当时遗泽后世。当纳西人谈到木老爷时,他们和我们提到他们的祖先一样善良。
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屋时,忠义石牌坊木氏土司座向太阳和东方,而不是坐北朝南。东方属木,太阳和木是纳西东巴教的崇拜物,也是皇帝赐予纳西族的姓氏。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将府第建在城西南角。而作为全市中心的是商人云集的四方街,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个商业中心辐射到四面八方。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这与古城几千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密切相关。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木府在世界上再现。建成后,木屋比原有的规划设计更加壮观。巍峨的木屋得到了雪城的气场和玉水的灵魂。它的再现、发展和弘扬了丽江纳西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游客的胜地。丽江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花园,充分体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格和气质,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简单粗糙的流动魅力。西朝东,玉沟纵横,活水长流,体现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