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云山屯建于明初,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是驻兵的地方。云山屯古建筑群是保存完好的古军屯村落,也是云峰八寨中最璀璨的明珠,包括云山屯和本寨,集防御与生活于一体,是明军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2001年,云山屯古建筑群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实行屯田制,以制止内患,巩固边境,减轻驻军粮薪负担。洪武四年(1371年)今天在贵阳设立了贵阳卫,屯堡卫所不断出现。官兵不断出现,跑马圈地,聚军为营,聚民居住,立栅建村,根据功能需要形成军屯、民屯、商屯。
清朝成立后,川贵地区继续实行屯田制度。明代屯军的后裔仍住在屯堡。他们的建筑风格、语言、服装、婚礼、葬礼、节日等习俗没有受到朝代替代的影响和改变,屯堡文化得以延续。十万人的军屯堡、民屯堡、商屯堡相继聚集,成为今天的屯堡建筑群。
据《安顺府志》报道,安顺地区有82屯、174堡众多哨所,可见当年屯军规模宏大。600年来,这些屯军及其后裔在黔中繁衍生息,坚守祖先留下的江淮汉族传统文化,形成了贵州独特而罕见的屯堡文化。
屯堡建筑选地注重风水堪舆,靠山不近山,临水不近水,地势干燥,视野开阔,水源便利。以南北为宜,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山关人丁水管财的五行理论。对于屯堡人来说,传统天文地理对人生命运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果他们不注意风水龙脉和相互融合,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财力和命运,还会影响整个村庄的繁荣。
安顺地区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其石材厚度多样,硬度适中。屯堡人将石墙或村民墙连接起来,再加上碉楼和碉堡,形成了一个易于防御和攻击的建筑群。屯堡村的平面布局是一条主要道路和多条分支道路,连接每个家庭,形成一个城堡结构,每条道路只有一个口通向主要道路。屯堡人的建筑理念,把防御放在首位。
在房屋平面布局上,屯堡民居强调中轴线对称,主次分明,屋顶覆盖的石板注重审美几何结构,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稳定、和谐、包容的审美理念。其住房分配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充分反映了内外、年轻、客人的儒家伦理,从而限制和维持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民居遵循江南三合院和四合院的特点,由主房间、厢房和墙壁连接成一个家庭庭院。结合特定环境的需要,完善了从鸟巢到城堡到城堡碉堡的完全封闭格局。在各种独立庭院中,天井不仅是家庭活动的场所,也是防止敌人纵火的措施。
屯堡四合院主楼一般称为正房,是敬神、祭祖、会客、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纵轴上,有一到三尺高的台基,左右两厢的台基略有下降,倒座的台基几乎与天井石院平齐。三、五、七不等。其立柱有五柱落脚九头,七柱落脚十一头,其头、脚数均为单数。正房一般宽三间,明间为堂屋,正壁设香案神龛供奉祖宗天地牌位。建房是屯堡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大事。
大厅是家庭祭祀、晚餐和讨论的重要场所。大厅的侧房由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和祖父母居住,左右两厢由子女和子孙后代居住。由于牲畜需要养牛,屯堡人经常在左右两厢与主屋交接的拐角处或门两侧的暗室作为牛槛。
屯堡民居建筑的结构为木结构穿斗式,悬挂在山顶上。内墙和前庭用木板装饰,后檐墙和山墙用石头砌成。屋顶用山上常见的薄石板铺成,用当地材料制成,既省工省钱,又能产生厚重轻盈的视觉效果。石板呈菱形覆盖,节奏整齐生动。屋顶用小青瓦装饰,使白石板屋顶轮廓清晰,不单调。
云山屯古建筑群从寨墙、街道布局到碉楼、寨门,处处展现战争防御功能的特点。它是《明实录》中记载的兵团聚、春耕秋练、家自为学、家自为堡的立体风俗画。屯寨自建成以来,经过几次战争烟花和自然侵蚀,逐年修复增建。屯寨的屯墙、街巷、宅院、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犹如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
本寨古民居建筑以青山坡北为依山而建。前三岔河为屏,后青山为屏障。封闭式自成体系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互覆盖。整个建筑群建有七座用粗石砌成的高层碉楼。云山屯古建筑的屋顶、石墙、石街、雕刻精美的挂花门罩和隔断门窗,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紧凑舒适。
据《贵州通志》记载,这里已经沉淀了600多年,每一座老式建筑都诠释着沧桑和传奇的历史。为了保存村庄的历史遗迹,村委会组织村民誓言,成立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保护村里的古建筑。后来,该村被评为国家文明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著名历史文化村等荣誉。
该村自建成以来,多次遭受战争和自然侵蚀的破坏,并经常进行修复和改造。然而,该村的格局和大多数传统住宅都相对完整,并与安顺的其他几个屯堡村组成了云峰八寨。它已成为安顺现落群,传承了历史悠久、内涵独特的屯堡文化,包括宗教信仰、礼俗、语言、戏剧、音乐、服饰和饮食。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山屯浓缩了贵州600年的变化,古驿道穿过屯,居民在鼎盛时期超过1000人。从繁荣到衰落,百年不变的云山屯见证了安顺乃至贵州明清民国三个朝代社会的历史变古民居、街道、寺庙居、街道、寺庙和戏剧建筑都展示了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