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建筑清福陵-清朝第一帝陵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的陵墓,也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陵墓。清福陵,又称东陵,位于盛京东部,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
福陵天聪三年(1629年)选择在盛京东北郊建陵墓,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建成后,形成了大型宏大、设施齐全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朝建国,定陵号为福陵。《韩非子》说金寿富贵是福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创业君主。他最初是明朝建州左卫的指挥使,从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开始统一女真族部落。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式称汗自立,建立了后金政权,成为与明朝对立的地方政权。后来,它的力量逐渐增强,开始向外发展,与明朝中央争夺政权。后金天命11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受重伤,8月死于离沈阳40英里的爱鸡堡,终年68岁。
福陵建于清朝建国前,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关后建造的陵墓。它继承了明朝的陵墓规制、建筑设计和形式风格,具有不成熟和简单的王朝规制时期,是一个具有满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陵墓建筑群。
根据古代选择陵墓地点的风水,前面有沼泽(河流),后面有支持(山脉)的标准。福陵背靠海拔265.8米的惠山,前面是俗称沈水的浑河,后面是天柱山。南北地势逐渐高,松树翠绿,大厅凌云,占据了天柱山的风水宝地。
天柱是古代神话中的擎天柱,是支撑天地、保卫江山的命脉支柱。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它原名石咀头山和东牟山。满清人把它的名字改成了天柱。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他们相信,即使努尔哈赤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也会永远保护江山。
整个面积为19.48万平方米。整个陵墓从南到北逐渐升高,南北狭长,层层朱壁,金瓦辉煌,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宁静肃穆,古色古香。福陵外城郭,陵园周围是红墙,平面长方形,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40米。
从南到北可分为三部分:正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区和宝城区。陵墓建筑群由下马碑、石牌坊、正红门、神道、石像生、108登台阶、神功圣德碑楼、涤器房、果房、茶餐厅、朝房、龙恩门、龙恩门、东配殿、西配殿、焚丝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宝城等组成。
福陵神道两侧中轴对称,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排列整齐。石望柱上坐着一个。据说他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因为他看起来很好,他被允许守卫陵墓。石象生依次是狮子、老虎、马和骆驼。据说石马是用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模仿当年努尔哈赤的龙马。
对于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即神道与龙门之间必须建造一座建筑作为隔断,名日一眼,意味着清朝的一切。为此,一些清代陵墓在神道上修建了龙门,沈阳昭陵(皇太极陵)修建了神圣的圣碑,福陵不仅修建了神圣的圣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修建了100个单八登。它起着双层分区的作用,这是福陵不同于其他清陵。
这一百单八登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想知道福陵的绝佳,石阶送尔上天登,仿佛这一百单八踏是天阶,爬上去就能到达永生的极乐世界。
清福陵既保留了明代的特色,又体现了清代的早期探索。它是一座罕见的古建筑群,具有明清两代的特点。清福陵是皇室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无论是建筑遗迹还是历史事实,都是研究清代陵墓制度、丧葬礼仪,甚至是清初的殉葬制度、祭祀制度、官员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实物资料,记录了明末、清朝和中华民国的历史。清福陵不仅是中国帝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见证。
福陵自民国18年(1929年)起被辽宁省政府开辟为一个公园,因其位于城市东部而被命名为东陵。除了方城明楼被雷火摧毁并修复外,其余的都保存完好。1988年,清福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盛京三陵,包括清福陵,被列为明清皇家陵墓的扩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