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居建筑文化特色
苏州,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有近2500年的历史。它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个江南水乡,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持久活力。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京杭大运河南北纵贯,河湖交织,江海通连。公元前514年,伍子胥选址建都城,从水入手,勾勒出街河平行、纵横贯通的城市格局。此后,历代相继建造的不同类型的民居甚至各种园林,逐渐形成了临水沿巷建造的民居群落,构成了江南典型的因水成街、因水成城、人枕河的城市景观。
这些传统民居建在水边,依靠水,建造园林,引山入水,轻盈简约,古朴典雅,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清晰、淡雅、朴素。每个深层住宅庭院由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成。重门重叠,深不可测。它装饰着丰富文化底蕴的砖雕门楼大厅楼阁、精雕细琢的砖木雕刻、木饰挂落等。
苏州住宅建筑毗邻,沿街蜿蜒连绵,高低参差不齐,重叠重叠,建筑密度高。根据南宋绍定两年(1229)刻制的《平江图》,当时城市河流有164英里,至今仍有70英里。城市河流两岸都有石驳岸,有的民居靠水压驳岸,争取更多的宅基地。
沿河民居一般一两层,多为单户,造型轻巧简洁。在过去,没有钢筋混凝土。护岸由花岗岩层层冷叠砌成。所有挑选的部分通常由木桩支撑,一端插入河底,穿过淤泥层,埋在坚固的旧土中。河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水源,因此在临水住宅中做出了适当的安排,既符合建筑布局,又配合河流交通,具有独特的水乡枕河风格。
在苏州保存完好的252座古建筑中,有164座古典大厦。大厦的主人一般都是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所以大厦的布局严格按照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设计,尊重君臣父子的伦理道德,有男女不同、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些意识体现在建筑上,导致大厦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种房屋的位置、面积和造型大致统一。
深宅大院一般在安静的小巷里,从三五到七八不等,重门叠户。有的前巷后巷,有的前巷后河,被高墙包围,有门楼,有天井,形成封闭的庭院。庭院多深是对深宅院的描述。一般来说,深宅院布局规则对称,主居中,轴线清晰,建筑排列有序,依次为门厅(门)、轿厅(茶厅)、正厅(主厅)、内厅(女厅)、楼厅(卧室)、附房。
公园的亭台楼阁、曲径走廊、游泳池假山、花草树木,可以获得风景的乐趣。这些第一个住宅花园的一部分现在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住宅与花园的结合,统一了宗法社会的严肃氛围,以及日常生活中对美和舒适的追求,也被认为是封建社会东方文化的特色,也是苏州深层住宅庭院的特色之一。
大多数大厅都注重装饰和装饰。大厅经常用隔断扇、屏幕门、花罩、博古框架等分隔空间。清朝以后,门窗雕刻,主题丰富多彩,非常精致,主要是戏剧故事、四花果、古丁彝族工具,但也有吉祥的平升三级等。大厅结束后,蟹眼天井经常布置,可以通风、照明和排水。
在苏州民居的建筑艺术中,一般采用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所谓没有雕刻就没有房子,雕刻是昂贵的。三雕已成为苏州民居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吴歌有花墙、百子格,反映了苏州民居的地方特色。
苏州砖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主要用于门楼、墙门、堆垛头、抛方、照墙、空窗、洞门、花墙等场所。这些砖雕工艺精湛,构思巧妙,线条细腻均匀,呈现出美丽、优雅、精致的特点。
苏州民居建筑的木雕装饰一般用于梁、梁、木、抱梁云、琵琶支撑、雀檐、飞罩、落地罩、夹板、各种门窗、裙板等。木雕材料多为杉木、银杏、黄杨木、楠木等,采用空心雕刻、圆形雕刻、浮雕、阴雕等工艺技术,风格活泼、柔软、美观、精致、精致。
苏州民居建筑石雕相对较少,一般用于门、柱基、板、栏杆、台阶、井圈等场所,材料多为当地金山花岗岩和西山青石。
苏州住宅不仅是一个宜居的住宅,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和艺术氛围的生活环境。苏州作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除了拥有大量的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拥有古城内外大量优质的建筑遗产。传统住宅是苏州古建筑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也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