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傣族传统建筑民居特点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为山,东为高原,西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异也很大,山地海拔1700米,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亚热带气候;有些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是热带气候了。傣族人多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四季没有区别。因此,干栏式建筑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竹材丰富,许多住宅都是用竹子建造的,称为竹楼。
傣族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意识形态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以西双版纳傣族住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建筑、元江、红河一线傣族住宅为代表的厚重坚固的平顶土掌房,以及优雅丰富的佛寺建筑。
西双版纳曼丢古村落,依山傍水,是傣族传统第二代、第三代干栏式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的村落之一。傣族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形状如凤凰展翅,有传说是当地人按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族称之为非常。桩柱负重,木结构休息山顶,屋顶大而陡,屋檐重,防雨遮阳,造型简单自然。
干栏式建筑屋顶为人型,西双版纳为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屋顶容易排水,不会造成积水。傣族竹楼一般为上下两层高脚楼,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潮湿,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养家禽的地方。上层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布局非常简单。一般分为大厅和卧室两部分。大厅位于木梯入口处,相对开放。中间有一个大竹席。这是招待游客和讨论事宜的地方。大厅外面有阳台和走廊,阳台走廊上有傣族人最喜欢的打水工具,如竹筒和水箱。这也是傣族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
大厅里通常有一个火池,在火池上架一个三角形支架,用来放锅、锅等炊具,是做饭的地方。从大厅里走到里面是一间用竹围或木板隔开的卧室。卧室地板上还铺着竹席。这是一个休息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大,遮挡物少,下层四面空旷。每天早上牛马出栏的时候,粪便都会被清除,让整天阳光明媚,住在上层的人不会被污秽熏蒸。傣竹楼通风良好,冬暖夏凉。非常适合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粗竹做房子的骨架,竹编做墙,地板或竹条,或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根。因此,竹楼材料简单,施工方便快捷。
据民间传说,傣族竹楼首先是帕雅桑建造的。建造房屋的祖先首先受到芋头叶和香蕉叶的启发,用树叶建造了一个平顶的叶屋。但平顶的叶屋根本挡不住雨,人们住在房子里仍然遭受风雨。后来,受猎狗坐在地上下雨姿势的启发,他建造了一个叫做杜玛点的狗头棚,并将平顶屋顶改为部分建筑。
这种房子可以避雨,但还是不能避风避湿。大雨不时飘进屋内,屋内地面泥水横流,不方便居住。帕雅桑决心重建一个既能遮雨又能挡风又能防潮的房子。他不断地建造和拆除,但他从未想出一个好的建筑计划。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发现一只金凤凰飞来飞去,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低头垂尾,翅膀微微张开,双脚立地,做出了飞翔的趋势。在金凤凰的启发下,帕雅桑突然想出了盖高脚竹楼的主意,按照凤凰低头垂尾张翅的姿势,盖上了烘亨竹楼。后来演变成现在的竹楼。
傣族竹楼独立成立,以整洁美观的竹栅栏为庭院墙(矮墙为庭院墙也很常见),标明庭院的范围。庭院种植花果,香蕉叶摇扇,竹衬托,果树遮荫,花装饰,竹楼像花园。竹屋遮荫,可避免地下水分浸泡人体,避免地表热气熏蒸,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非常舒适的卧室。
有资源的人可以联系云南昆明的老房子和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