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喜欢木建筑?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没有能力建造西方建筑,尤其是圆顶建筑。例如,西方著名的万神殿、圣母百花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等。这些建筑有一个特点。它们有一个大圆顶。从里面看,它们非常壮观,给人一种压迫感。因为建造这个圆顶需要一定的力学和技术。
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角度来看,这种建筑相对较少,所以网上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机械,所以他们不能建造这种大圆顶建筑。答案真的是这样吗?为此,让我们首先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人不热衷于石头建筑?
首先是施工时间。木建筑比石建筑更容易建造。大型石建筑往往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来建造,而中国古代王朝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建造这样的宫殿。收集石材,然后加工运输,只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石头建筑一般用于墙壁,如各种石窟和墙壁浮雕。石头建筑对雕刻师很苛刻,所以雕刻师很难找到。但木制建筑的雕刻师更容易产生。
二是通风散热问题。西方石材建筑具有防御作用,因此相对封闭。从通风的角度来看,木制建筑具有更强的通风能力和更快的散热能力。除此之外,木制建筑的雕刻程度更高、更复杂。再加上独特的结构,中国的木制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更加辉煌。
最后,抵抗地震的破坏。石材建筑属于相对较硬的建筑,在防止地震时,往往会出现裂缝或倒塌,更难修复。木制建筑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古人早就知道,木制建筑在修复、抗震和适应性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当然,如果地震水平不够,石材建筑也有优势。
这些因素使古人更喜欢木制建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人特别喜欢木制建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古人并没有放弃石建筑,虽然在一些宫殿里,主要是木建筑,但石建筑也很多。有些石雕也栩栩如生。在围墙上,中国采用石建筑,著名的长城是独一无二的。然而,木质建筑在破坏和防火方面比石质建筑更容易破坏。
以圣母百花大教堂为例,其圆顶直径达45米。中国有这样的建筑吗?如果是石头建筑,赵州桥可以说是一座相似的拱桥,跨越37.02米。至今有1400多年的赵州桥,全部是由石头建造的。它的难度并不比圆顶建筑简单,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石材的使用,但与西方的石材建筑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解决圆顶参数,才能建造大型圆顶建筑。圆顶在古墓中很常见,但直径太小。限制中国古代石建筑发展的原因有不少,比如起重机、十字拱等一些技术。
在石建筑中,有力学,但木建筑也不缺。虽然中国古代的石建筑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中国也把木建筑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力学也应用于斗拱、榫卯等各个方面。说中国古代建筑没有力学是不正确的。不同的建筑使用不同的力学。不能说西方可以建石建筑,他的力学很强,中国也不差。中国木建筑使用的力学仍然很大。如果不掌握力学,建筑就无法建造。
在中国,木建筑衍生的藻井是圆顶的另一种变化。用木材建造,形成圆顶,再进行各种雕刻和装饰,使藻井更加辉煌。当然,这不能和西方的圆顶建筑相比,毕竟尺寸还是小一点的,但精致程度不亚于西方的圆顶建筑。从天坛内部看,在古代中国,大圆顶仍然可以建造。当然,这是木头,不是石头。与中西建筑相比,各有各的美,都是由自身文化决定的。西方热衷于石建筑,东方热衷于木建筑,这是由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决定的。不能说谁的建筑更优越,只能说古人为了适应,会建造更适合当地民族的建筑。